
初見業(yè)界“大佬”的些許緊張,很快便被他營造的輕松氛圍所化解。而與記者之前見聞的許多“大佬”具有同樣特質,在身邊的工作人員眼中,他仿佛是一臺“永動機”,不用吃飯,也無需睡眠……
不久前,在江西省新余市賽維LDK總部六層,《證券日報》記者專訪了這位在光伏界赫赫有名的“大佬”。早在2000年前后,供職于美國GT Solar的佟興雪便將多晶硅鑄錠、切片、電池、組件等一系列光伏產業(yè)設備、技術引入我國;2009年,又是他在形勢一片大好時,極具前瞻性地預判歐美將對中國光伏發(fā)起貿易戰(zhàn)。
如今,面對滄海桑田的中國光伏,佟興雪矢志不渝。在他看來,中國光伏“兩頭在外”的窘境已徹底改變,而憑借十五年的快速發(fā)展,中國將繼續(xù)引領全球光伏產業(yè)的發(fā)展。
中國光伏背負產能過剩“罪名”
“有人類生存就有太陽能,因此,可以說太陽能是我們?yōu)閿?shù)不多取之不盡的能源。而地球固體物質中有70%為硅,其也為太陽能應用提供了幾乎用之不竭的原材料。此外,太陽能白天發(fā)電的特征,最為符合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guī)律。”當佟興雪談及太陽能時,總顯得那么豪情萬丈。
“不過,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包括太陽能在內的清潔能源應用是至關重要的,卻不是人們現(xiàn)在所必須的。”
基于這一觀點,佟興雪認為,當經(jīng)濟下行,金融危機來襲時,相對于其它關切民生的產業(yè),清潔能源將首先受到?jīng)_擊。也正因為此,此前業(yè)界給予中國光伏“產能過剩、重復投資,甚至決策失誤”的評價,是不全面的。
“2000年以前,中國幾乎沒有光伏產業(yè)。而起初的中國光伏,也主要仰仗海外資本的哺育。2004年,我在上海第一屆國際太陽能會議上提出,中國應該建立50兆瓦乃至上百兆瓦級的支柱型生產企業(yè)。此后,隨著2005年尚德成功赴美上市,‘財富效應’吸引了一大批投資者涉足這一領域,國內資本也紛至沓來。”
“但在2009年時,我讀到一本書。書中分析,美元從金本位到與石油掛鉤,未來勢必也會與清潔能源掛鉤。那么,中國光伏的壯大,擁有話語權,便是美國所不能允許的。這像極了當時業(yè)內價格戰(zhàn)盛行的局面,于是,我大概在2009年10月份時,便提出業(yè)界應小心提防美國國會通過實施反傾銷來遏制中國光伏,一旦應驗,中國光伏將會‘休克’。”除此以外,在佟興雪看來,2008年至2009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也讓各國暫時放棄了“尚不是人們所必須的”光伏產業(yè)。
“早在2009年前,中國光伏的產能并不足以支撐全球市場。而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和歐美貿易戰(zhàn),導致彼時國內新上馬的一批沒能在2009年前分享到產業(yè)紅利的企業(yè),遭受重創(chuàng),中國光伏更由此背上了‘重復投資、產能過剩’的罪名。”
如今回顧,在佟興雪看來,“當初就連BP、GE這樣行事縝密的國際超級能源巨頭,面臨金融危機,都無奈關閉了旗下曾寄予厚望的太陽能業(yè)務,更何況是發(fā)展短短十余年,幾乎不具備抵御風險能力的中國光伏呢?”
今非昔比的中國光伏
始于2010年前后,包括賽維LDK在內的整個中國光伏產業(yè),遭受了價格戰(zhàn)、貿易戰(zhàn)、金融危機的輪番攻擊,而直至今日也未能徹底走出谷底。所幸,2013年下半年,內需市場的大規(guī)模啟動,為中國光伏提供了一線生機。
佟興雪堅信,中國光伏應完全有能力抓住機遇,繼續(xù)引領全球光伏產業(yè)的發(fā)展。
“從產能上看,2004年,中國光伏在制造上甚至遠不及印度和日本,然而短短四年后,中國便超過印度、日本,并于2009年達到了全球第一。”佟興雪繼續(xù)對記者說,“從技術角度來講,在2005年前,中國光伏的裝備、技術幾乎處于零的狀態(tài)。以至于直到2008年,還有很多人評價中國光伏是‘兩頭在外’。十年后的今天,我負責任地說,從制造技術到裝備技術,中國光伏都走在了世界最前沿。而所謂核心技術,中國也絕不亞于歐美,甚至他們還在向我們學習”。
“至今,鮮有哪個產業(yè)能像中國光伏一樣,在這么短的時間里,發(fā)展如此迅猛。”
“其實,滿打滿算,中國光伏發(fā)展到今天,也只經(jīng)歷了十五個年頭。人們對它持懷疑態(tài)度,或者是不信任,都情有可原。”佟興雪強調到,“但此前有人評價光伏產業(yè)高耗能、高污染,我是堅決不認同的。比如,從能耗比上看,光伏生產過程消耗一度電,能產出20度電,隨著技術的發(fā)展,這比例還會增大。而從污染上看,你說工業(yè)一點污染都沒有那是假話,但生活也有污染,我們比一般的制造企業(yè)污染都小”。
事實上,即便近幾年間,賽維LDK及一大批中國光伏先驅者都在疲于應付,光伏業(yè)界還是涌現(xiàn)出了不少后來者。它們或以不同的技術路徑標新立異,又或借助上市平臺大搞資本運作。
對此,佟興雪也自有見解,“我個人還是提倡專業(yè)化的商業(yè)模式。其實太陽能行業(yè)的技術要求非常高,管理要求也非常高。比如賽維LDK,即便我們從多晶硅到硅片、電池、組件的技術都掌握,也還是不敢做太多,因為精力沒有這么多,‘樣樣通反而樣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