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各類基礎簡介
1、 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

1)定義
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由基礎底板(墊層)與底板上面的基礎短柱組成,在光伏支架的前后立柱下面分別設置。短柱頂部設置預埋件(鋼板或地腳螺栓)與上部的光伏支架相連,需要一定的埋深和一定的基礎底面積;基礎地板上覆土,用基礎自重和基礎覆土重力共同抵抗環(huán)境荷載導致的上拔力,用較大的基礎底面積來分散光伏支架向下的垂直荷載,用基礎底面和土壤之間的摩擦力以及基礎側面與土壤的阻力來抵擋水平荷載。
2)優(yōu)點
傳力途徑明確,受力可靠;抗水平荷載的能力最強,抗洪抗風;適用范圍廣;
形式簡單,對地質條件要求較小,施工方法簡單,無需專門的施工機械;
開挖后基礎槽壁無塌陷現(xiàn)象,基槽成型率高;
施工時模板一次加工成型,可多次循環(huán)利用,使用方法簡單,可以有效提高每天基礎的澆筑量。
3)缺點
埋置較深,所需的鋼筋混凝土工程量大,人工多,土方開挖及回填量大;
施工周期長,對環(huán)境的破壞力大。
4、施工流程及適用環(huán)境
這種基礎的局限性太大,在當今的光伏發(fā)電站已經很少使用。

2、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

1)定義
通過在光伏支架前后立柱之間設置基礎梁,從而將基礎重心移至前后立柱之間,增大了基礎的抗傾覆力臂,可以僅通過自重抵抗風載荷造成的光伏支架傾覆力矩;
條形基礎與地基土的接觸面積較大,適用于場地較為平坦、地下水位較低的地區(qū)。因為基礎的表面積相對較大,所以一般埋深在200至300mm之間。
2)優(yōu)點
基礎埋置深度可相對較淺,不需要專門的施工工具,施工工藝簡單。
3)缺點
需要大面積的場平,開挖量、回填量較大,混凝土需求量大,且養(yǎng)護周期長,所需人工多。
對環(huán)境影響較大,基礎埋深不夠抗洪水能力差。
4)適用環(huán)境
此類基礎型式多應用于地基承載力較差,對不均勻沉降要求較高的平單軸光伏支架中。
3、預制鋼筋混凝土樁

1)定義
預制鋼筋混凝土樁采用直徑約為300mm的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或截面尺寸約 200*200mm預制鋼筋混凝土方樁打入土中,頂部預留鋼板或螺栓與上部支架前后立柱連接。其受力原理與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樁相同,造價比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樁稍高。
2)優(yōu)點
可批量制作,施工更為簡單、快捷,施工速度快;
施工不存在填挖方,僅需簡單場平。
3)缺點
造價相對較高;
采用靜壓或錘擊設備將樁體擠壓入土內時,樁體可能會引發(fā)灌注樁斷樁、縮頸等質量事故,需對樁頂采用鋼筋網加固,增加造價,且垂直度不易保證。
4)適用環(huán)境
多用于淤泥質土、粘性土、填土、濕陷性黃土等。
4、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樁

1)定義
采用直徑約300mm的圓形現(xiàn)場灌注短樁作為支架生根的基礎,樁入土長度約2m,露出地面300-500mm,樁入土的長度可根據土層力學性質決定,頂部預埋鋼板或螺旋與前、后立柱相連。這種基礎施工過程簡單,速度較快,現(xiàn)在土層中成孔,然后插入鋼筋,再向孔內灌注混凝土即可。
2)優(yōu)點
成孔較為方便,可以根據地形調整基礎頂面標高,頂標高易控制,混凝土鋼筋用量小,開挖量小,節(jié)約材料、造價較低、施工速度快;
對原有植被破壞小。
3)缺點
對土層的要求較高,適用于有一定密實度的粉土或可塑、硬塑的粉質粘土中,不適用于松散的砂性土層中,松散的砂性土層易造成塌孔,土質較硬的鵝卵石或碎石可能存在不易成孔的問題。
4)施工流程及適用環(huán)境
適用于一般填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等。
Φ>600mm鉆孔灌注樁的工藝流程

Φ<400mm鉆孔灌注樁的工藝流程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如遇本文系為網絡轉載到本站發(fā)表,圖片或文章有版權問題的請聯(lián)系客服確認后會立即刪除文章。
如遇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fā)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如遇本文系為網絡轉載到本站發(fā)表,圖片或文章有版權問題的請聯(lián)系客服確認后會立即刪除文章。
如遇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fā)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結束END--
有問題投稿請發(fā)送至: 郵箱/news@21xny.com QQ/35845245
本文標題: 分布式光伏電站基礎形式簡介
本文鏈接: http://32465323.cn/news/show-85856-3.html (轉載時請保留)
0 條
更多>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