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快速發(fā)展的浪潮下,大批鋰電企業(yè)爭相上市,欲逐鹿資本市場。
近日,江蘇華盛鋰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盛鋰電”)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并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事宜被上交所受理。
作為專注于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yè),華盛鋰電是碳酸亞乙烯酯(VC)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市場領先的供應商之一,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儲能等領域。
此次欲登陸科創(chuàng)板,勝算幾何?
募投7億元用于新建產能
資料顯示,華盛鋰電于2003年進入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市場。目前已與包括三菱化學、比亞迪、天賜材料等在內的國內外知名鋰電池產業(yè)鏈廠商達成合作。
近幾年,受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xù)增長帶動,華盛鋰電營業(yè)收入和凈利潤均保持較好的增長態(tài)勢。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華盛鋰電分別實現營業(yè)收入3.69億元、4.23億元、4.45億元,分別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32萬元、7593萬元、7803萬元。
“綜合公司報告期內外部股權融資及股權轉讓估值以及采用市盈率法得到的評估結果,公司預計市值不低于10億元。”華盛鋰電稱,選擇適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chuàng)板股票發(fā)行上市審核規(guī)則》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的上市標準中的“(一)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 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yè)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根據披露的招股說明書,華盛鋰電此次擬公開發(fā)行股票2800萬股,且不低于發(fā)行后股本總額的25%;擬募投7億元募集資金,用于建設年產6000噸碳酸亞乙烯酯(VC)、3000噸氟代碳酸乙烯酯(FEC)項目,以及研發(fā)中心建設項目。募投項目擬在張家港市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yè)園實施。
這與目前市場VC需求持續(xù)上漲不無關系。據了解,今年以來,電解液添加劑VC供貨持續(xù)緊張,下游電解液廠家的采購壓力上升,企業(yè)的生產供貨受到較大影響。在該背景下,VC價格快速飆升,從去年均價的15萬元/噸攀升至目前的28萬元/噸左右。
“公司現有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的產量已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訂單需求,擬通過本次項目建設提高產品生產能力,滿足不斷增長的客戶需求,從而擴大市場份額,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及行業(yè)競爭力。”華盛鋰電在招股說明書中稱。
值得注意的是,據透露,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華盛鋰電尚未取得上述募投用地的國有土地使用權。
大客戶依賴度超70%
華盛鋰電專注于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擁有獨立的研發(fā)、采購、生產、銷售體系,并形成了穩(wěn)定的持續(xù)盈利能力。
但記者注意到,華盛鋰電的客戶較為集中,大客戶依賴度較高。2018年—2020年,華盛鋰電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合計分別為2.61億元、3.32億元、3.35億元,占營業(yè)收入的比例分別達70.57%、78.45%、75.48%。其中天賜材料和三菱化學為其最大的兩個客戶,2019年以來,華盛鋰電對這兩家企業(yè)每年的銷售額合計均超50%。
華盛鋰電坦承,公司業(yè)績受下游客戶業(yè)績變動的影響較大。“若公司因產品和服務質量不符合主要客戶的要求導致雙方合作關系發(fā)生重大不利變化,或主要客戶市場占有率下降導致其采購量減少,或主要客戶因經營狀況發(fā)生較大風險進而發(fā)生不再續(xù)約、違約等情形,公司在短期內無法開拓新客戶,將對公司的經營業(yè)績造成不利影響。”
與此同時,華盛鋰電賬面存在較高的應收賬款。2018年—2020年各期末,公司應收票據、應收賬款、應收款項融資賬面價值之和分別為1.97億元、1.98億元和2.77億元,占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62.66%、67.12%和71.79%,約是各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3.26倍、2.60倍、3.55倍。其中,截至2020年末,公司應收賬款原值為1.75億元,已計提壞賬準備930.62萬元,賬面價值約為1.66億元。
“隨著公司業(yè)務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應收款項的增長將進一步加大公司的營運資金周轉壓力;同時,如果下游行業(yè)或主要客戶的經營狀況發(fā)生重大不利變化,也將加大公司壞賬損失的風險,進而對公司資產質量以及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華盛鋰電表示。
存在一定技術風險
來自高工鋰電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電解液產量18.3萬噸,同比增長30.81%,主要是由于動力、儲能電池電解液產量上升和出口量保持穩(wěn)定增長所致。2020年我國電解液出貨量25.2萬噸,同比增長37.7%,市場增幅超預期,主要是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大幅增長帶動。
據介紹,華盛鋰電多年來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注重研發(fā)投入。目前在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和特殊有機硅領域擁有多項核心技術,已取得44項境內授權專利與9項國際專利。目前擁有張家港一期、二期兩個生產基地以及全資子公司泰興華盛,擁有年產5000噸VC、FEC產品的生產能力。
不過,華盛鋰電產品生產仍存在一定風險。數據顯示,華盛鋰電產品以VC和FEC為主,合計收入占總營收比例約85%,其中來自VC產品的收入在總營收中占比超過50%。
但華盛鋰電生產VC中使用的合成工藝,已經由張家港市國泰華榮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國泰華榮”)于2005年4月申請專利并獲得授權。華盛鋰電于2012年9月與國泰華榮簽訂《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約定國泰華榮許可華盛鋰電在標的專利有效期內(專利法定屆滿日為2025年4月29日),可使用標的專利方法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并擁有該專利的優(yōu)先受讓權。
“鑒于許可方及其參股企業(yè)也保留實施該專利技術的權利,因此存在許可方利用該項專利技術生產同類產品,加劇市場競爭的風險。若因雙方合作等原因,導致相關協(xié)議終止、國泰華榮授權其他方使用許可技術,則將可能對公司業(yè)績與未來經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華盛鋰電坦承。
此外,隨著行業(yè)的發(fā)展以及技術的迭代,新型技術路徑如氫燃料電池、固態(tài)鋰電池等可能對現有的液態(tài)鋰離子電池產生沖擊。“若未來鋰離子電池的性能、技術指標和經濟性被其他技術路線的動力電池超越,鋰離子電池的市場份額可能被擠占甚至替代。公司作為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供應商,若不能順應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及時實現技術進步或轉型,則收入和經營業(yè)績將受到較大的不利影響。”華盛鋰電指出。
近日,江蘇華盛鋰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盛鋰電”)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并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事宜被上交所受理。
作為專注于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yè),華盛鋰電是碳酸亞乙烯酯(VC)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市場領先的供應商之一,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儲能等領域。
此次欲登陸科創(chuàng)板,勝算幾何?
募投7億元用于新建產能
資料顯示,華盛鋰電于2003年進入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市場。目前已與包括三菱化學、比亞迪、天賜材料等在內的國內外知名鋰電池產業(yè)鏈廠商達成合作。
近幾年,受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xù)增長帶動,華盛鋰電營業(yè)收入和凈利潤均保持較好的增長態(tài)勢。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華盛鋰電分別實現營業(yè)收入3.69億元、4.23億元、4.45億元,分別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32萬元、7593萬元、7803萬元。
“綜合公司報告期內外部股權融資及股權轉讓估值以及采用市盈率法得到的評估結果,公司預計市值不低于10億元。”華盛鋰電稱,選擇適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chuàng)板股票發(fā)行上市審核規(guī)則》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的上市標準中的“(一)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 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yè)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根據披露的招股說明書,華盛鋰電此次擬公開發(fā)行股票2800萬股,且不低于發(fā)行后股本總額的25%;擬募投7億元募集資金,用于建設年產6000噸碳酸亞乙烯酯(VC)、3000噸氟代碳酸乙烯酯(FEC)項目,以及研發(fā)中心建設項目。募投項目擬在張家港市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yè)園實施。
這與目前市場VC需求持續(xù)上漲不無關系。據了解,今年以來,電解液添加劑VC供貨持續(xù)緊張,下游電解液廠家的采購壓力上升,企業(yè)的生產供貨受到較大影響。在該背景下,VC價格快速飆升,從去年均價的15萬元/噸攀升至目前的28萬元/噸左右。
“公司現有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的產量已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訂單需求,擬通過本次項目建設提高產品生產能力,滿足不斷增長的客戶需求,從而擴大市場份額,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及行業(yè)競爭力。”華盛鋰電在招股說明書中稱。
值得注意的是,據透露,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華盛鋰電尚未取得上述募投用地的國有土地使用權。
大客戶依賴度超70%
華盛鋰電專注于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擁有獨立的研發(fā)、采購、生產、銷售體系,并形成了穩(wěn)定的持續(xù)盈利能力。
但記者注意到,華盛鋰電的客戶較為集中,大客戶依賴度較高。2018年—2020年,華盛鋰電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合計分別為2.61億元、3.32億元、3.35億元,占營業(yè)收入的比例分別達70.57%、78.45%、75.48%。其中天賜材料和三菱化學為其最大的兩個客戶,2019年以來,華盛鋰電對這兩家企業(yè)每年的銷售額合計均超50%。
華盛鋰電坦承,公司業(yè)績受下游客戶業(yè)績變動的影響較大。“若公司因產品和服務質量不符合主要客戶的要求導致雙方合作關系發(fā)生重大不利變化,或主要客戶市場占有率下降導致其采購量減少,或主要客戶因經營狀況發(fā)生較大風險進而發(fā)生不再續(xù)約、違約等情形,公司在短期內無法開拓新客戶,將對公司的經營業(yè)績造成不利影響。”
與此同時,華盛鋰電賬面存在較高的應收賬款。2018年—2020年各期末,公司應收票據、應收賬款、應收款項融資賬面價值之和分別為1.97億元、1.98億元和2.77億元,占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62.66%、67.12%和71.79%,約是各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3.26倍、2.60倍、3.55倍。其中,截至2020年末,公司應收賬款原值為1.75億元,已計提壞賬準備930.62萬元,賬面價值約為1.66億元。
“隨著公司業(yè)務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應收款項的增長將進一步加大公司的營運資金周轉壓力;同時,如果下游行業(yè)或主要客戶的經營狀況發(fā)生重大不利變化,也將加大公司壞賬損失的風險,進而對公司資產質量以及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華盛鋰電表示。
存在一定技術風險
來自高工鋰電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電解液產量18.3萬噸,同比增長30.81%,主要是由于動力、儲能電池電解液產量上升和出口量保持穩(wěn)定增長所致。2020年我國電解液出貨量25.2萬噸,同比增長37.7%,市場增幅超預期,主要是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大幅增長帶動。
據介紹,華盛鋰電多年來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注重研發(fā)投入。目前在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和特殊有機硅領域擁有多項核心技術,已取得44項境內授權專利與9項國際專利。目前擁有張家港一期、二期兩個生產基地以及全資子公司泰興華盛,擁有年產5000噸VC、FEC產品的生產能力。
不過,華盛鋰電產品生產仍存在一定風險。數據顯示,華盛鋰電產品以VC和FEC為主,合計收入占總營收比例約85%,其中來自VC產品的收入在總營收中占比超過50%。
但華盛鋰電生產VC中使用的合成工藝,已經由張家港市國泰華榮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國泰華榮”)于2005年4月申請專利并獲得授權。華盛鋰電于2012年9月與國泰華榮簽訂《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約定國泰華榮許可華盛鋰電在標的專利有效期內(專利法定屆滿日為2025年4月29日),可使用標的專利方法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并擁有該專利的優(yōu)先受讓權。
“鑒于許可方及其參股企業(yè)也保留實施該專利技術的權利,因此存在許可方利用該項專利技術生產同類產品,加劇市場競爭的風險。若因雙方合作等原因,導致相關協(xié)議終止、國泰華榮授權其他方使用許可技術,則將可能對公司業(yè)績與未來經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華盛鋰電坦承。
此外,隨著行業(yè)的發(fā)展以及技術的迭代,新型技術路徑如氫燃料電池、固態(tài)鋰電池等可能對現有的液態(tài)鋰離子電池產生沖擊。“若未來鋰離子電池的性能、技術指標和經濟性被其他技術路線的動力電池超越,鋰離子電池的市場份額可能被擠占甚至替代。公司作為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供應商,若不能順應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及時實現技術進步或轉型,則收入和經營業(yè)績將受到較大的不利影響。”華盛鋰電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