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也就是9月4日,國家能源局華中監(jiān)管局下發(fā)了《華中區(qū)域并網發(fā)電廠輔助服務管理實施細則》和《華中區(qū)域發(fā)電廠并網運行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而在此一周前,8月27日,國家發(fā)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fā)了關于公開征求對《國家發(fā)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開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短短兩周時間,如此密集下發(fā)針對電源、電網以及輔助服務企業(yè)有關政策文件,能源主管部門的目的在哪里呢?
前天,我就儲能對這兩個文件進行了簡單解析,今天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一下華中區(qū)域的發(fā)電廠輔助服務的問題。
此前,我再5月份曾經寫過關于湖南棄風問題,實際上這個問題在過去還不明顯,只不過2020年疫情發(fā)生后矛盾逐步激化明顯。
湖南目前只有一座調峰抽水蓄能電站不到200萬千瓦,而火電裝機近2300萬千瓦(火電調峰力度50%);
電價差異很大:水電價格不到4毛,火電標桿電價四毛五,祁韶直流落地電價兩毛八左右;
峰谷差越來越大:今年以來湖南的負荷峰谷差達到了3500萬千瓦對1500萬千瓦。
針對調峰壓力無法解決的地步,所以湖南出來了配套20%新能源配置儲能2小時的地方做法。從電網企業(yè)經營的角度分析:
1,火電調峰壓力有限,最低也要發(fā)電廠出力在1100-1200萬千瓦,最低1500萬千瓦負荷的時候,電網肯定會調度價格低的水電和祁韶直流,風光被棄(標桿電價4毛5),所以從電網來說,做法沒毛病。
2,湖南的水電基本都沒有庫容,如果來水不發(fā),那就意味著損失,水電價格比火電標桿電價低,肯定優(yōu)先水電調度。
3,祁韶直流本身就是低負荷運行,2019年的送電不足設計容量的50%,從電網大局考慮,也要考慮線路的運行生存。
基于上述原因,湖南棄風棄光清理之中。但是,如何解決既不棄風,也不棄光呢,并不是沒有辦法,那就是配套儲能。
儲能從4月份計劃下發(fā)以來,知道這個月才有3個項目招標(都是帶補貼的項目),增加儲能的投資基本也能保證最低收益率。而其他部分平價項目能否保證,那就需要輔助服務的補償來進行補充投資收益。這個政策一直未能出臺,導致近6個月省內28個項目處于觀望狀態(tài)。
8月27日,國家發(fā)改委和能源局的風光水火一體化的做法,從根本上把儲能等輔助服務列入了和電源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建設電源,就要考慮輔助服務,而且這個輔助服務必須是有償的,這個也符合市場經濟的做法。
9月4月,能源局華中能監(jiān)局的兩個細則直接給其區(qū)域內的電廠輔助服務打了一劑強心針:儲能輔助服務納入電網調度,同時有償服務,逐步增加輔助服務的補償力度,給廣大觀望的湖南儲能服務需求單位信心:大膽建設儲能,不會讓你吃虧。
華中能監(jiān)局的細則應該是能源局全國范圍內第一個出臺操作細則的區(qū)域,除了是四川,湖北外,其他幾個省的電源結構都類似湖南,峰谷差隨著工業(yè)化進程會越來越大,儲能等輔助服務越來越有需求,最存量電源而言,逐步補充,對增量電源,必須建設初期就配套,作為用電側,也必須充分理解電源的特性,想要隨性所欲的用電,就必須承受隨時用電的市場價格。
當然,前天我也說了,短期內,電化學可能是主力,長期來看,抽水蓄能有可能占主力,但考慮到抽水蓄能的建設選址,建設周期都比較復雜和長,那是下一步要綜合考慮的問題,應該說,華中區(qū)域范圍內的儲能短期風口到了,希望我們的儲能行業(yè)趕緊行動起來,搶占先機,儲能是長期存在,與電源同壽命。
前天,我就儲能對這兩個文件進行了簡單解析,今天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一下華中區(qū)域的發(fā)電廠輔助服務的問題。
此前,我再5月份曾經寫過關于湖南棄風問題,實際上這個問題在過去還不明顯,只不過2020年疫情發(fā)生后矛盾逐步激化明顯。
湖南目前只有一座調峰抽水蓄能電站不到200萬千瓦,而火電裝機近2300萬千瓦(火電調峰力度50%);
電價差異很大:水電價格不到4毛,火電標桿電價四毛五,祁韶直流落地電價兩毛八左右;
峰谷差越來越大:今年以來湖南的負荷峰谷差達到了3500萬千瓦對1500萬千瓦。
針對調峰壓力無法解決的地步,所以湖南出來了配套20%新能源配置儲能2小時的地方做法。從電網企業(yè)經營的角度分析:
1,火電調峰壓力有限,最低也要發(fā)電廠出力在1100-1200萬千瓦,最低1500萬千瓦負荷的時候,電網肯定會調度價格低的水電和祁韶直流,風光被棄(標桿電價4毛5),所以從電網來說,做法沒毛病。
2,湖南的水電基本都沒有庫容,如果來水不發(fā),那就意味著損失,水電價格比火電標桿電價低,肯定優(yōu)先水電調度。
3,祁韶直流本身就是低負荷運行,2019年的送電不足設計容量的50%,從電網大局考慮,也要考慮線路的運行生存。
基于上述原因,湖南棄風棄光清理之中。但是,如何解決既不棄風,也不棄光呢,并不是沒有辦法,那就是配套儲能。
儲能從4月份計劃下發(fā)以來,知道這個月才有3個項目招標(都是帶補貼的項目),增加儲能的投資基本也能保證最低收益率。而其他部分平價項目能否保證,那就需要輔助服務的補償來進行補充投資收益。這個政策一直未能出臺,導致近6個月省內28個項目處于觀望狀態(tài)。
8月27日,國家發(fā)改委和能源局的風光水火一體化的做法,從根本上把儲能等輔助服務列入了和電源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建設電源,就要考慮輔助服務,而且這個輔助服務必須是有償的,這個也符合市場經濟的做法。
9月4月,能源局華中能監(jiān)局的兩個細則直接給其區(qū)域內的電廠輔助服務打了一劑強心針:儲能輔助服務納入電網調度,同時有償服務,逐步增加輔助服務的補償力度,給廣大觀望的湖南儲能服務需求單位信心:大膽建設儲能,不會讓你吃虧。
華中能監(jiān)局的細則應該是能源局全國范圍內第一個出臺操作細則的區(qū)域,除了是四川,湖北外,其他幾個省的電源結構都類似湖南,峰谷差隨著工業(yè)化進程會越來越大,儲能等輔助服務越來越有需求,最存量電源而言,逐步補充,對增量電源,必須建設初期就配套,作為用電側,也必須充分理解電源的特性,想要隨性所欲的用電,就必須承受隨時用電的市場價格。
當然,前天我也說了,短期內,電化學可能是主力,長期來看,抽水蓄能有可能占主力,但考慮到抽水蓄能的建設選址,建設周期都比較復雜和長,那是下一步要綜合考慮的問題,應該說,華中區(qū)域范圍內的儲能短期風口到了,希望我們的儲能行業(yè)趕緊行動起來,搶占先機,儲能是長期存在,與電源同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