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世紀新能源網、中國氫能100人論壇主辦,氫能觀察承辦的2023 氫能嘉年華暨中國氫能 100 人論壇年會在蘇州順利舉辦,各專家學者、企業(yè)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氫電、儲氫、燃料電池等方向的產業(yè)熱點。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氫能材料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臺灣亞太氫能 CTO陸惠民發(fā)表《碳關稅調整新模式:氫氨煤混燒和碳封存技術》主題演講。
當前,在氣候、生態(tài)的威脅下,全球國家已陸續(xù)設立了符合各國國情的雙碳目標,而除雙碳目標外,歐盟還將對從境外進口的特定產品額外征收碳邊境調節(jié)費用,被稱為“碳關稅”,產品覆蓋范圍包括“電力、鋼鐵、鋁業(yè)、水泥、化工、氫”六大行業(yè)。如何應對歐盟的碳關稅調整機制(CBAM)的挑戰(zhàn),陸惠民分享了ESG碳盤查整體作業(yè)流程、碳關稅的范疇和類別,并對氨煤混燃做了簡單報告。
關于氫能產業(yè)的發(fā)展歷程,陸惠民對比了氫能和光伏的發(fā)展具有相像性,他認為,ALK就是光伏產業(yè)中的多晶硅,PEM是光伏產業(yè)中的單晶硅,光伏面板中的電池片相當于制氫機中的膜電極和雙極板。根據國家發(fā)改委的目標,光伏裝機量將會達300GW/年,根據光伏發(fā)展,預估氫能到2040年中國綠氫供應量到3000萬公斤左右。
ESG碳盤查有三項重要文件,分別為碳排放量清冊、溫室氣體盤查報告書以及ESG報告書。作業(yè)流程包括定性盤查、定量盤查以及持續(xù)改善。陸惠民分享了碳盤查匯總表,最大的碳排放來自直接生產。特別是電力碳排放,如果通過煤電站發(fā)電,碳排放系數還要乘以0.52,如自己擁有的煤電廠,碳排放系數則要乘以0.82,此時作為成本優(yōu)勢的煤電廠將成為最大的碳負擔。
關于碳關稅調整機制(CBAM),陸惠民分享了溫室氣體排放類別,類別1為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類別2為來自輸入能源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類別3為來自運輸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類別4為來自組織使用產品/服務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類別5為來自使用組織產品時相關聯(lián)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類別6為來自其他來源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
他舉例分享了碳關稅如何計算:碳關稅=(碳排放-已繳納碳稅)*排碳量*生產量*出口量*碳定價,在進行碳排量的計算時,類別1、2、和類別3中的CBAM產品原物料需要計算碳排量,類別3中的產品使用、運輸等所產生的碳排量無需計算。
陸惠民表示,在明年4月之前,所有與歐洲交易的廠商必須申報碳關稅調整,否則將會面臨非常高昂的關稅懲罰。
關于如何減碳,陸惠民介紹了關于氫氨煤燃燒的重點。在混燒中,重點是需要兩種混燒物質的熱含量相近,氫、煤的熱含量差距過大,混燒會導致爆炸,所以氨煤混燒成為主要發(fā)展路線。陸惠民介紹了氨煤混燒的技術原理,其中助燃氣體旋流 、燃燒器 、煤微粉顆粒及氨噴入機構設計是關鍵。分析煙道氣體,氨煤混燒減碳效果顯著,當NH3氨混燒比在30%以內時,所有的管路無需大改,且30%的混氨可以減碳30%。